微信发布《品牌权利人保护报告》 这些地方假货高发
只要现代社会还存在一天,那么数码科技进的脚步就不会停下。若是有一天,数码科技停下了前行的脚步,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人类都灭绝了。话虽然夸张了点,但这就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代购”、“专柜”、“原单”通通无法遁形。3月13日,在微信品牌权利人保护大会上,微信首次发布《微信品牌权利人保护报告》。自2016年3月正式推出以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共接入186家国内外企业,400多个国内外知名商标与微信一起携手打假。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7.5%。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商业形态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中不断萌发,与此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形势和新难题,为平台带来新的挑战。腾讯公司总法律顾问艾文博表示,微信在高速发展中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保护水平,在微信全场景中建立品牌维权平台和全电子化的侵权投诉系统等各项知识产权保护功能,并贯穿于产品的全流程中。
报告显示,在投诉信息的高频关键词上,“代购”、“专柜”、 “原单”、 “高仿”最为频繁,“专柜”“原单”“高仿”分列二三四位。“定制”、“A货”、“工厂”、“复刻”、“1:1”也排在前列。从投诉内容涉及的商品品类上,鞋类、箱包、钟表以及成衣被投诉最多。从侵权行为所在地域上,广东、福建、黑龙江是高发地。值得点赞的是,约有21%的用户提交投诉线索是源于公益热心,随手点击微信右上角的投诉按钮,就能轻松地全民参与“打假”。
腾讯公司法务平台部总经理谢兰芳表示,微信创建“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公众平台整体运营保护”以及“全电子化侵权投诉平台”“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创新型的社交平台品牌保护方案。
微信品牌维权平台打破侵权鉴别瓶颈,侵权投诉覆盖全场景
相较于网络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的品牌保护面临更为隐秘、复杂的商业形态。微信作为社交服务平台,相对缺乏品牌权利人鉴别仿冒品信息的专业资质和能力。腾讯公司法务平台部总经理谢兰芳表示,朋友圈内侵权行为处理有“三难”,主要是权利人发现侵权内容难;普通用户不是合适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投诉难;微信没有专业的鉴别能力,鉴别难。
针对部分不法用户利用朋友圈这类私密场景发布、传播仿冒品信息,导致品牌权利人难以发现潜在的侵权行为,微信推出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解决社交平台服务性质带来的侵权鉴别瓶颈。
自2016年3月正式推出以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共接入186家国内外企业,覆盖了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知名商标超过400个。以国别来看,美国、中国、瑞士、日本、法国的企业接入较多。以大洲分布来看,欧洲企业接入最多,占46%,亚洲企业其次,占30%。 这一数据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法律保护强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视。
截至2017年12月,品牌权利人向品牌维权平台提交了75840件品牌侵权处理通知。其中的72353件通过了审核,审核完成率超过95%。申诉用户通过的成功率仅为不足0.1%,平台审核准确率高达99.9%。
在公众平台认证账号运营保护方面,微信建立了名称主动防御机制、综合运营规范机制和微信小程序品牌保护等措施。通过商标关键词库,系统主动拦截各类开发者、运营者提交的不当命名需求,平均每日命中帐号数约为3100个。谢兰芳表示,商标关键词库在前端主动承担了超过97%的拦截,权利人仅承担不足3%的投诉工作,主动有效为品牌权利人筑起了公众平台名称保护的护城河。
此外,资质关键词库拦截机制,每日平均命中次数达41500次,命中的帐号数达10,300个。通过运营过程中的资质材料强制提交机制,平均超过97%资质存疑的帐号最终因无法满足平台的要求而行为被平台所禁止或者被排除出平台。
谢兰芳表示,微信已经建立起了全面、便捷的知识产权线上侵权投诉系统,覆盖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个人帐号。侵权投诉系统均可以做到投诉资料电子化、投诉进程可视化、处理时间高效化、处理结果明示化。相较于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侵权投诉系统的使用无需提前申请接入,覆盖微信产品全场景。所有品牌权利人在发现侵权行为后均可以进行投诉。
此外,从2016年至今,电子化侵权投诉系统处理涉及商标及品牌侵权的投诉通知已累计超过28,900余例,其中针对公众平台文章投诉约为11,150余例,针对微信个人帐号投诉约为17,750余例。
对于新推出的小程序,微信以技术研判和主动巡查多措并举在小程序功能下保护品牌权益。微信针对性地增设了发布审核机制,即每个小程序在发布前需要经过平台按照相关审核规范进行审核,拦截明显不合法的小程序。针对审核无法发现的侵权问题,设置充分有效的“平台-开发者”转交渠道,要求开发者对投诉予以回应和及时处理。
近期微信通过用户投诉和主动巡查发现,已永久封禁了 1833 个 侵权高仿类小程序,并在注册、认证和审核环节进行拦截限制。
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是涉假公众号高发地
报告显示,从投诉信息的高频关键词来看,“代购”“专柜” “原单” “高仿”最为频繁的出现,其中第一大热门词“代购”出现了23,088次。“专柜”“原单”“高仿”分列二三四位。“定制”“A货”“工厂”“复刻”“1:1”也排在前列。大多数售假者试图用宣扬货物来源的合法性来掩藏售卖仿冒品的实质,以“代购”“专柜”“海关”等词语蒙骗其他用户。从投诉内容涉及的商品品类上,鞋类、箱包、钟表以及成衣被投诉最多。
从侵权行为所在地域上,广东、福建、黑龙江是高发地。经过对被处理帐号注册地域的分析,被投诉人帐号集中在广东、福建、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苏等省份。其中广东占比26.04%高居首位,福建占比10.67%,黑龙江占比9.88%。依据媒体的公开统计和报道,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同样也是线下假冒侵权行为的高发地。
这种线上与线下侵权行为的发生地域存在高度的吻合性,充分说明了互联网线上品牌侵权行为本质上是线下侵权行为,互联网所存在的商品侵权问题,是由现实社会导致的。也说明进一步深化打击品牌侵权行为,需要线上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倡导“平台-权利人-用户”联合打假
随着社交用户行为模式和社交平台商业形态的快速演变,社交平台的品牌保护形势会更加复杂。谢兰芳表示,品牌维权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权利人投诉-网络服务者”处理模式,用户可以向平台和权利人同时提交售假线索,构建三方的桥梁,利用广大用户的力量来打击微信内的售假行为,实现维权多赢共利的效果。
此外,据报告介绍,微信品牌维权平台近期完成了升级计划,完成4大功能模块38个功能项目的全面升级,让权利人的处理侵权线索更为便利,让平台的处理更准确、更有效率。
“对品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是我们自我要求和自我驱动的结果,也是腾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文博表示,互联网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腾讯、品牌方、用户和社会形成合力,整体推动。
说来也奇怪,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很好的使用数码科技产品,但对于这背后的所蕴含的信息价值却没有太多的了解。若是大家能够每次细细品味小编给大家所写的内容,相信大家能中收获到不少的有价值内容。
- 标签: